找到相关内容2146篇,用时12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试论《坛经》的禅学思想

    佛性真心皆统摄于当下一之心运用《金刚经》、《维摩诘经》的般若思想,以“为宗,无相为体,住为本”的全新概念和修行方法 ,认识自心本来清净,自性本自具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明心见性,顿入佛地,于...道路。   住、无相、的思想   住、无相、是《坛经》的又一重要思想,六祖就是巧妙地运用这个方法,使佛性,真心统归当下的一,自心觉悟,自心解脱从而顿见佛性,顿悟成佛。《坛经》中说:  ...

    应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4949718.html
  • 五方便念佛门

    令还。谛缘金相。名制心禅。复次前虽制心。得住定境。既非理观。皆属事修。今体本空谁制。。名体真禅。复次前虽谓体真。犹滞空寂。无量名相。昧然不知。今以所得而为方便。从空入假。万相洞明。不为空尘之...。能见三世诸佛。何以故。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异别。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差别相。此文良证。   问曰。人多画像而以观礼。有何圣教。答。大宝积经第八十九云。尔时大精进...

    天台智者大师 撰

    |念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0004281993.html
  • 坐禅与养生

    ldquo;为宗,无相为体,住为本”,认为“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什么是“”呢?慧能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中说:“般若三昧即是。何名‘’?知见切法,心不染著,是为。”他进一步指出:“此门坐禅,无不著心,亦不著静,亦不是不动。...

    陈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42058781.html
  • 六祖慧能大师的顿悟禅说什么?

    一切的分别心,都没有影子,有的只是以修行和开悟为目的的顿悟禅。六祖大师的顿悟禅有三句话可以概括:为宗,无相为体,住为并。   所谓,即知一切法而不执着,非草木无情识。大师尝言:“何名?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于自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参见《坛经》)所以,就是处于妄想境而不起分别。这是顿悟禅的第一个特点,是宗旨。   所谓无相,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4660624.html
  • 慧能大师顿悟——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没有影子,有的只是以修行和开悟为目的的顿悟禅。六祖大师的顿悟禅有三句话可以概括:为宗,无相为体,住为并。   所谓,即知一切法而不执着,非草木无情识。大师尝言:“何名?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于自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所以,就是处于妄想境而不起分别。这是顿悟禅的第一个特点,是宗旨。   所谓无相,即说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331581255.html
  •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修行和开悟为目的的顿悟禅。六祖大师的顿悟禅有三句话可以概括:为宗,无相为体,住为并。   所谓,即知一切法而不执着,非草木无情识。大师尝言:“何名?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于自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所以,就是处于妄想境而不起分别。这是顿悟禅的第一个特点,是宗旨。   所谓无相,即说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应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1281342.html
  • 佛学新讲禅风重振——试评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

    的意义。(第1册第177页)  达摩东来,以“壁观”教人安心,外止诸缘,内心,以此达到佛教真理。后世净土又行念佛修行法门,发愿往生西方。而惠能大师反对“常坐不动,妄心不起”,认为“禅”不是蒲团上的...,星云大师抓住了“见性成佛”这个关键环节,并根据“佛光学”、“生活佛教”的思想,从义理上阐明禅宗的精神实质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划时代的革命性意义。  二、“住、、无相”:修行方法新释  《{六祖...

    彭 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24264654.html
  • 对《坛经》思想的几点认识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在引导门人的过程中大师以“为宗,无相为体,住为本”为其主要思想,让门徒不要执于相上,要“于相而离相”。在《坛经》中还表现了大师的唯心净土思想,认为...,先立为宗,无相为体,住为本”,   也就是说让弟子把“三无”作为修行的指南,来区分自身的虚妄与真实。   (1)为宗   六祖大师说:   “于诸境上,心不染,曰。于自上,常...

    真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1849643.html
  • 《坛经》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智惠众  生佛。  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一生心若险,佛在众  生中。  一吾若平,即众生自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  真佛。自若佛心,向何处求佛?(第52则)  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魔王来住舍。正见忽除三  毒心,魔变成佛真假。(第53则)  当每一个个体去除了贪嗔痴三毒,开悟成佛之时,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社会也就是理想的人间净土、和谐社会。  3.《坛经》的禅修观:无相住...

    吴言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64863796.html
  • 略论禅学的禅悟与哲学的直觉

    虚妄分别的相续,用方法止息妄念,这样本有的佛性之能就会自然显发出来,这就是禅悟直觉。禅学专讲转识成智明心见性之理。转八识成四智明真心见性体,转前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自自然然而已。禅的内证法是一种以中道义为核心的认识论的方法论,而禅的内证功夫则是生命实践体认的真实境界。这个境是不可思议的。禅的中道方法论就是:八祖坛缝’所讲的“三无”: 一无,二无相,三无住。...

    胡 跷 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14165662.html